偶們家的小妹阿
屁股毛的大洞洞
到傍晚六點
麻麻看到洞洞變成血肉泥了
搞了老半天
原來千錯萬錯
不是
大蟲蟲的錯
是茶茶的嘴嘴把自己咬傷拉
麻麻找了一個可以裝得住長腳的籠子
決定風雨無阻地帶著茶茶到獸醫院
一路上
尖叫聲此起彼落
因為雨大
麻麻還以為是別家小孩被打
結果騎在路上
大家都朝著麻麻方向行注目禮
結果到了獸醫院
她淒厲的叫聲
更是響遍整個醫院
害麻麻掛號掛寫成球球了
這位小姐
原來剛剛在籠子裏拉屎拉尿的
一從籠子出來
她小姐可樂了
但是
簡直臭氣沖天
還順便在診療抬上
再來一堆便便
好心地院長
請旁邊的實習醫師幫忙沖個籠子
才開始幫她看病
醫生一看
就認定是急性皮膚炎
因為很癢
讓她會自殘式的狂咬
導致於洞洞變大
醫生說
這只能吃藥與打針了
假使要擦藥藥
就必需要幫她清傷口
每次擦
都得從新清理之前的藥劑
才不會讓傷口悶住
最主要是因為她的傷口有濃
最好是自己癒合
(麻麻在想:可能是茶茶柴犬,天生敏感,醫生們可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醫生們合力幫6.4KG的她打了兩針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很廣泛,主要還是因為太癢,而導致抓傷以及二次性的感染。最常見的部位包括臉、後腳,但是也會延伸到腹部、側身、或是甚至於全身。在貓咪來說,也是一樣會很癢,但是指局限於頭部。外觀上起來的症狀也很廣,從臉部化膿性的皮膚炎、到對稱性的脫毛、丘疹狀皮膚炎、或是嗜酸性肉芽腫或是混合這些症狀的都有。
因為有許多其他皮膚病類的症奘跟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類似, 也因為需要特別的實驗跟檢驗的器材來判斷特定疾病的過敏原, 獸醫學院研究了相當特別的一些步驟來選取需要加以用 in vitro testing 來測驗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
主要的標準(最少需要三種)
⊙癢
⊙臉部 或是/和 腳部 包含在內
⊙手腕或是腳踝或是腋下等皮膚交接處的苔原化(Lichenification)
⊙慢性皮膚炎或是慢性復發性皮膚炎
⊙家族遺傳或是曾經被懷疑過
⊙品種特異性(請查電子報)
次要的標準(最少需要三種)
⊙三歲以前發生
⊙臉部發紅或是唇炎
⊙細菌性結膜炎
⊙表層性葡萄球菌性皮膚炎
⊙多汗
⊙過敏原測試為陽性
⊙血液中的IgE或是IgG上升
當您的寵物符合上述的標準,各超過三種以上時,您的狗狗就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了,建議您不要在拖了,立即帶牠就醫檢查及治療。
如果病患都有達到以上這些特點的話, 那麼引起過敏的過敏原檢驗就會是下個適當的步驟。基本上,混合的過敏測驗是步驟之一,這樣才能診斷出是哪種過敏原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找出病因就可以用 immunotherapy 來治療。 所以一個一個過敏原慢慢測驗是比較受歡迎的檢驗。其他食物過敏的檢查並不適合用來查看食物性過敏原, 所以 food elimination testing 是比較適合的方式.
選式性過敏原測試有兩種方法: intradermal testing 或是 in vitro testing
基本上, intradermal testing 是選式市面上可以貢給的過敏原, 然後注射到狗狗的皮膚下面。 然後被注射的範圍會被觀察看有沒有過敏的症狀. 這種方式能夠貢給特定的過敏原病因, 並且檢查結果是正面報告的成功率較高。相反的, 否定報告出現的機率也很高。
另一種方式, in vitro allergen testing是將狗的血清跟市面上可以貢給的某特定過敏原混在一起。 經由 radioallergosorbent test 或是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來測量狗血清跟過敏原混合裡 IgE的成分。這種方式對已經有過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的狗是個不錯的檢驗。不過這種方法沒辦法查出詳細特殊的過敏原,所以檢查結果是正面報告的成功率較低。在另一方面,要檢驗因昆蟲類過敏原而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話,in vitro testing 要比 intradermal testing來的準確.
面對這種疾病時,飼主對於疾病的認識及認知往往比治療還來得重要,除了二次性感染時,必須對於二次性的感染著手治療以外,最重要的,還是緩解狗狗的不舒服,臨床上有幾個主要的藥物可以使用:
抗組織氨:便宜、但是效果並不明顯
類固醇:便宜、且效果卓越,但是減量之後就會再度復發,而且副作用極大
免疫抑制藥:效果明顯,有極少數會對此藥物產生過敏,價格極昂貴,長期使用必須監控白血球數量,如果數量下降,須停藥。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皮膚的過敏反應,是屬於免疫性的皮膚疾病,如果找不到過敏原,您是必要和這個疾病抗爭一輩子,仔細的檢查,真正的了解,善用藥物,異位性皮膚炎可以得到非常良好的控制,您和您的狗狗還是可以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